重磅!中央定调国家安全,金融安全、产业韧性、海外利益均提及

 二维码

中央再提国家安全!

新华社报道,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18日召开会议,审议《国家安全战略(2021-2025年)》《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》和《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2021年咨询报告》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。

在此次会议中,《国家安全战略(2021-2025年)》尤其重要,不但明确了五大重点安全领域,还将其中的关系重点指出。

会议强调,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统筹做好政治安全、经济安全、社会安全、科技安全、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、重点地区、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。会议提出,要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,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;加快提升生物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。

2015年1月23日,中央政治局就曾召开会议,审议通过《国家安全战略纲要》。此次再度强调国家安全,意义深远。

统筹做好五大安全领域

会议指出,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,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。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,完善集中统一、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,实现政治安全、人民安全、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;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,维护边疆、边境、周边安定有序;坚持安全发展,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;坚持总体战,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;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,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。

会议强调,必须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统筹做好政治安全、经济安全、社会安全、科技安全、新型领域安全等重点领域、重点地区、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。

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、制度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,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。要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,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,确保粮食安全、能源矿产安全、重要基础设施安全,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。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。

要积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,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,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,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。要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,加快提升生物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、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。

要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,坚持独立自主,在国家核心利益、民族尊严问题上决不退让,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;树立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,加强安全领域合作,维护全球战略稳定,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要全面提升国家安全能力,更加注重协同高效,更加注重法治思维,更加注重科技赋能,更加注重基层基础。

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,打造坚强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。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,自觉推进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。

会议指出,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成立两年来,在国家科技规划制定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、科技人才发展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积极为党中央建言献策,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提供重要参考。要准确研判国际国内科技发展趋势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深入研究国家科技战略,深入研究构建符合国情的科技创新路径,深入研究优化完善科技力量布局,深入研究为疫情防控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大紧迫问题提供科技支撑。

更为详实地定调国家安全

国家安全战略并非第一次提出。早在2015年1月23日,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会议,审议通过《国家安全战略纲要》。

该次会议提出,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,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,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,以人民安全为宗旨,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,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。要做好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,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各种保障能力建设,把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的全过程。

该次会议还提出,坚持正确义利观,实现全面、共同、合作、可持续安全,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,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。运筹好大国关系,塑造周边安全环境,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,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,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。

该次会议强调,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,坚持集中统一、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。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,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。

然而,从今年11月18日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内容来看,与近7年之前有了较大变化。可以说,这7年国内外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因此,此次会议的内容显得更加详实,更加科学,更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。会议不但罕见明确了五大重点安全领域,还将其中的关系重点指出。

此外,更是明确提出,要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,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,确保粮食安全、能源矿产安全、重要基础设施安全,加强海外利益安全保护。这些表述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。

来源:券商中国